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骨盆轻微骨裂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骨盆轻微骨裂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盆轻微骨裂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2-4周,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卧床期间可适当调整体位,使用软垫减轻局部压力。早期绝对卧床有助于骨折端稳定,促进骨痂形成。若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急性期后可进行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物理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治疗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避免烫伤。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帮助维持肌肉力量,预防废用性肌萎缩。
遵医嘱使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促进骨愈合。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肠不适。
骨盆带或腰围可提供外部支撑,限制骨盆活动。支具需全天佩戴,睡眠时可不摘除。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级产品,每日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拆除前需拍片确认骨折愈合情况。佩戴期间可进行非负重下的髋关节活动度训练。
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展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床上训练。4周后可进行坐位平衡练习,6周后尝试拄拐部分负重。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训练。完全负重前应通过X线确认骨折线模糊,可配合水中步行训练降低关节负荷。
骨盆轻微骨裂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康复期避免久坐和突然扭转动作,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诊。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骨折部位酸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骨盆骨折后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恢复行走功能,具体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康复训练效果有关。
骨盆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骨折后1-2周为炎症期,此时骨折端形成血肿并逐渐机化,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负重活动。骨折后3-12周为修复期,骨折端开始形成骨痂,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和非负重训练。骨折12周后进入重塑期,骨痂逐渐改建为成熟骨组织,此时可循序渐进地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对于稳定性骨盆骨折,通常3个月后可尝试扶拐行走;不稳定性骨折或合并内脏损伤者,可能需要4-6个月才能逐步恢复行走功能。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医嘱调整康复计划。
骨盆骨折患者康复期间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折愈合的不良习惯。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初期以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行走训练应从双拐辅助开始,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过渡到单拐、手杖,最后实现独立行走。若出现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临汾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