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鼻炎

博禾精选结果

儿童鼻炎盐水滴鼻子

儿童鼻炎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症状。生理盐水滴鼻有助于清洁鼻腔、稀释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操作时需注意使用无菌生理盐水,避免呛咳或误吸。

过敏性鼻炎患儿滴鼻可减少过敏原附着,缓解打喷嚏和鼻痒。感染性鼻炎使用时可促进脓涕排出,降低继发感染风险。操作时需将儿童头部后仰,每侧鼻腔滴入1-2滴,滴完后保持姿势数秒。选择等渗生理盐水更温和,高渗溶液可能引起短暂刺激。冬季可将盐水温至37℃左右减少冷刺激。

鼻腔存在活动性出血或严重黏膜破损时应暂停使用。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儿禁用滴鼻操作。早产儿或婴儿需采用喷雾式生理盐水。滴鼻后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频繁使用可能破坏鼻腔微环境,每日不超过3次为宜。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在60%左右,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西蓝花。避免接触二手烟、花粉等刺激物,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发热、脓涕,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评估。

呼吸内科儿童鼻炎喉咙红肿吗

张文同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童鼻炎可能引起喉咙红肿,通常与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有关。鼻炎可分为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类型,主要表现有鼻塞、流涕、打喷嚏,部分患儿因炎症扩散或分泌物刺激会出现咽部充血、喉咙痛等症状。

1、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鼻腔黏膜水肿导致分泌物增多,倒流至咽喉部可引发喉咙红肿。患儿可能伴有发热、头痛,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氯雷他定糖浆减轻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颗粒抗炎。

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儿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黏膜释放组胺等物质,除典型鼻痒、阵发性喷嚏外,部分患儿因过敏反应累及咽喉部出现黏膜水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炎症。

3、鼻窦炎继发

鼻炎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鼻窦炎,脓性分泌物经鼻咽部流入咽喉,导致持续性喉咙红肿。患儿常有黄绿色脓涕、面部压痛,需配合鼻窦CT确诊。治疗需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排脓,严重时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

4、腺样体肥大

长期鼻炎刺激可能引发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患儿因鼻咽部阻塞出现张口呼吸,导致咽喉干燥充血。典型表现有睡眠打鼾、反复中耳炎,电子鼻咽镜可明确诊断。轻症用内舒拿鼻喷雾剂缓解,重度肥大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

5、胃食管反流

少数患儿因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黏膜,表现为慢性喉咙红肿伴反复清嗓,易与鼻炎症状混淆。需调整饮食避免过饱,睡前3小时禁食,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

家长需每日用生理盐水为儿童清洁鼻腔,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冷空气及二手烟。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稀释分泌物,若喉咙红肿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呼吸费力、拒食等情况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过敏性鼻炎患儿应定期清洗床品,减少毛绒玩具接触,外出佩戴口罩防护。

呼吸内科儿童鼻炎会引起打鼾

王志新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儿童鼻炎可能会引起打鼾。鼻炎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进而引发打鼾。儿童鼻炎通常由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

1、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鼻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鼻腔黏膜肿胀可能导致气道狭窄,引起打鼾。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减少过敏原接触。

2、感染性鼻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造成气道阻塞。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脓涕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家长应督促孩子多饮水,保证休息。

3、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后鼻孔,导致儿童睡眠时张口呼吸和打鼾。长期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严重时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家长需观察孩子睡眠质量,及时就医评估。

4、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一侧或双侧鼻腔通气不畅,引起打鼾。可能伴有鼻出血、头痛等症状。轻度可通过鼻用激素缓解,严重偏曲可能需要鼻中隔矫正术。家长应注意避免孩子鼻部外伤,定期复查。

5、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会导致长期鼻塞和分泌物倒流,加重打鼾症状。可能伴有面部压痛、嗅觉减退。治疗包括鼻腔冲洗、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黏液溶解剂,必要时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家长应帮助孩子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冒。

对于儿童鼻炎引起的打鼾,家长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饮食上多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睡眠时适当抬高头部。若打鼾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暂停,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养生护理儿童鼻炎中药熏鼻子

王强
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儿童鼻炎可使用中药熏鼻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辛夷、苍耳子、白芷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中药熏鼻通过药物蒸汽作用于鼻腔黏膜,有助于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但需注意药物过敏风险及操作安全性。

1、辛夷

辛夷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型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可配伍其他药物煎煮后熏蒸,其挥发油成分能促进鼻腔血液循环。儿童使用时需控制蒸汽温度,避免烫伤,熏蒸时间不超过10分钟。对辛夷过敏者禁用,熏后出现皮肤红肿需立即停用。

2、苍耳子

苍耳子能祛风除湿、宣肺通窍,对过敏性鼻炎伴鼻痒、喷嚏有效。常与薄荷同煎熏鼻,其有效成分可抑制组胺释放。熏蒸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儿童吸入过量蒸汽导致头晕。脾胃虚弱儿童慎用,熏鼻后出现恶心呕吐应终止操作。

3、白芷

白芷辛温解表,善治鼻渊流浊涕,对慢性鼻炎分泌物增多效果显著。煎煮时加入金银花可增强抗菌作用。熏蒸前需清洁鼻腔,每日1次为宜。阴虚火旺体质儿童可能出现鼻腔干燥,需减少使用频率。熏鼻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残留药液。

4、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有抗过敏、消肿作用,适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期。其提取物能降低鼻腔黏膜敏感性。熏蒸时药液浓度不宜过高,避免刺激儿童呼吸道。哮喘患儿使用需密切观察呼吸急促等反应,合并鼻出血时禁用。

5、黄芩

黄芩清热燥湿,对风热型鼻炎伴黄稠涕有效。与连翘配伍可抑制鼻腔细菌感染。煎药时水量需充足,防止蒸汽过浓刺激黏膜。脾虚便溏儿童应减少用量,熏蒸后出现口苦可含服少量冰糖缓解。

中药熏鼻治疗儿童鼻炎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与操作方法。建议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个体化配方,控制熏蒸温度在40℃以下,每次5-8分钟,每日不超过2次。治疗期间避免冷空气刺激,配合鼻腔按摩促进药物吸收。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咳嗽、眼结膜充血等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用生理性海水喷雾保持鼻腔湿润。

养生护理儿童鼻炎过后皮肤黑了

张永生
张永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儿童鼻炎过后皮肤发黑可能与炎症后色素沉着、药物副作用或营养缺乏有关。常见原因有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长期使用鼻喷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缺乏等。建议家长观察皮肤变化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排查具体原因。

1. 炎症后色素沉着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频繁揉搓鼻部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炎症反应会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鼻翼、眼周等摩擦部位出现对称性淡褐色斑片,可能伴有皮肤干燥脱屑。家长需帮助儿童避免抓挠,使用温和的婴幼儿润肤霜保护皮肤屏障,一般3-6个月可逐渐淡化。

2. 药物因素

部分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或色素改变。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药物直接接触的鼻唇沟区域,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灰褐色斑。家长应记录用药史,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维生素E乳膏改善皮肤状态。

3. 维生素缺乏

鼻炎期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缺乏,这些营养素参与皮肤代谢过程。典型表现为面部肤色不均伴口角炎、毛发干枯等症状。可通过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充,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2片、维生素C颗粒等制剂。

4. 继发湿疹

鼻炎患儿常合并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会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加重。好发于面颊、肘窝等部位,伴有明显瘙痒和鳞屑。建议使用不含香精的儿童保湿霜,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短期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同时避免过热刺激。

5. 其他疾病因素

少数情况下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早期表现相关,特征为界限清晰的瓷白色斑片。肾上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导致全身性色素沉着,多伴有乏力、低血压等症状。需通过皮肤CT、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居室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尘螨等过敏原。饮食上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胡萝卜,避免过量摄入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柠檬。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选择SPF30以上的儿童专用防晒霜。若皮肤黑变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儿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和内分泌功能评估。

消化内科儿童鼻炎鼻涕在嗓子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童鼻炎鼻涕倒流至嗓子通常由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鼻腔冲洗、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

1、过敏性鼻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导致鼻黏膜水肿,鼻涕增多后倒流至咽喉。患儿常伴阵发性喷嚏和鼻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减轻炎症。家长需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过敏原接触。

2、鼻窦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鼻窦时,脓性分泌物可能经后鼻孔流入咽喉。患儿多有黄绿色脓涕和面部压痛,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保持室内湿度有助于分泌物排出。

3、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增生可阻塞后鼻孔,导致鼻涕滞留并倒流。患儿常有夜间打鼾和张口呼吸症状,轻症可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缓解,中重度需评估手术切除指征。家长应观察孩子睡眠质量,避免仰卧位加重症状。

4、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或后鼻孔狭窄等先天问题可能影响鼻涕引流。这类患儿易反复出现鼻涕倒流,需耳鼻喉科医生评估是否需矫正手术。日常可使用加湿器维持鼻腔湿润,减少分泌物黏稠度。

5、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咽喉可能引发反射性鼻涕增多,尤其常见于进食后平躺的儿童。建议抬高床头30度,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必要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反流。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有助于医生判断。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清洗鼻腔,避免接触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鼻涕倒流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耳痛等症状,须及时复查排除并发症。夜间可适当垫高枕头减少倒流,但避免使用成人规格的鼻喷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