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呛奶

博禾精选结果

宝宝呛奶怎么办才好

宝宝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速、拍嗝、及时清理口腔等方式缓解。呛奶通常由喂养不当、奶嘴孔过大、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姿势

建议家长采用半直立姿势喂养,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喂奶。喂奶后保持竖抱姿势15-20分钟,有助于减少奶液反流。

2、控制奶速

家长需选择合适孔径的奶嘴,避免奶液流速过快。母乳喂养时可用手指轻压乳晕控制流速,分段喂养更安全。

3、正确拍嗝

每次喂奶后家长需竖抱宝宝,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重复进行直至打出嗝声。

4、清理口腔

呛奶后家长应立即将宝宝侧卧,用纱布清理口鼻分泌物。若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可能与吸入性肺炎有关。

日常注意观察宝宝吞咽节奏,避免过度饥饿时急促吸吮,喂奶后30分钟内减少体位变动。若频繁呛奶或伴随咳嗽发热,建议儿科就诊排除喉软骨软化等疾病。

儿科新生儿呛奶窒息怎么发生的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新生儿呛奶窒息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奶液流速过快、吞咽协调性差、胃食管反流、呼吸道异常等原因引起。呛奶窒息可能表现为咳嗽、面色发绀、呼吸暂停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喂养姿势不当

仰卧位喂养或头部过度后仰易导致奶液误入气管。建议家长采用半坐位姿势,将新生儿头部抬高30-45度,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将婴儿俯卧于家长前臂,头部低于胸部,轻拍背部帮助奶液排出。

2、奶液流速过快

奶嘴孔过大或母亲泌乳过急时,奶液流速超过新生儿吞咽能力。可选择小孔奶嘴,母乳喂养时可用手指轻夹乳晕控制流速。早产儿建议使用早产儿专用奶瓶,喂奶时观察婴儿有无皱眉、扭头等抗拒动作。

3、吞咽协调性差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早产儿易出现吸吮-吞咽-呼吸节律失调。表现为喂奶时频繁呛咳、鼻翼扇动。建议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奶量不超过30毫升,喂奶间隔2-3小时。出现喘息声时应暂停喂养。

4、胃食管反流

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可能引发喉痉挛。常伴有频繁吐奶、哭闹弓背。家长需在喂奶后保持婴儿直立位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5、呼吸道异常

喉软化、气管食管瘘等先天畸形会增加呛奶风险。特征性表现为每次喂奶均发生呛咳,伴随呼吸困难。需通过喉镜或造影检查确诊,严重者需行喉成形术。喂养时应选择稠厚型配方奶,使用防胀气奶瓶。

预防新生儿呛奶窒息需注意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分散婴儿注意力。每次喂奶前检查奶温,奶液滴于手腕内侧应感觉温热不烫。发现婴儿出现嘴唇青紫、四肢无力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日常可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帮助增强口腔肌肉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