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发热、心包摩擦音和心包积液。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部、肩部或背部,深呼吸、咳嗽或平卧时加重,坐位前倾可缓解。呼吸困难多与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有关,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热多为低热,可能与感染或炎症反应相关。心包摩擦音是特征性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音,与心跳一致。心包积液量较大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等体征。
急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锐痛或压迫感,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颈部、左肩及背部放射。疼痛常因深呼吸、咳嗽、吞咽或平卧位加重,坐位前倾可减轻。这种特征性体位相关性疼痛有助于与其他心脏疾病鉴别。胸痛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需警惕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呼吸困难是急性心包炎的重要症状,多由心包积液引起心脏压塞所致。轻度积液可能无明显症状,当积液量快速增加时可出现明显气促,严重者出现端坐呼吸。患者常描述为深吸气时胸痛加重而不敢深呼吸,形成浅快呼吸模式。大量心包积液可压迫邻近肺组织,导致肺不张而加重呼吸困难。
急性心包炎患者常伴有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感染性心包炎发热更为明显,可能伴有寒战。非感染性心包炎如尿毒症性、心肌梗死后或肿瘤性心包炎发热程度较轻。发热通常持续数天,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等。持续高热需警惕化脓性心包炎等严重感染。
心包摩擦音是急性心包炎最具特征性的体征,约85%患者可出现。听诊呈粗糙的抓刮样声音,与心跳同步,多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最明显。摩擦音通常由三层成分组成,与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相对应。心包摩擦音可能为一过性,随体位改变或心包积液增多而消失,需反复听诊确认。
心包积液是急性心包炎常见病理改变,少量积液可能无症状,中至大量积液可导致心脏压塞。患者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奇脉、肝大等体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的方法,可评估积液量和血流动力学影响。快速进展的心包积液可能导致心包填塞,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表现,需紧急处理。
急性心包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水肿风险。监测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警惕心功能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改变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遵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包积液吸收情况。避免受凉和感染,预防心包炎复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包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或尿毒症等原因引起。心包炎是心包膜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病毒感染是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均可引发心包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前区刺痛或钝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治疗以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为主,同时配合卧床休息。
结核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化脓性心包炎,常继发于肺部感染或败血症。典型表现为高热、寒战伴心包摩擦音,严重时可出现心包填塞。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必要时行心包穿刺引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引发免疫性心包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痛伴关节肿痛。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治疗需采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同时控制原发病。
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时,可引起血性心包积液。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需通过心包穿刺明确病理类型,采用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或行心包开窗术缓解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代谢废物蓄积,可能发生尿毒症性心包炎。特征性心包摩擦音与血肌酐升高相关。需加强血液透析治疗,使用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严重时需行心包切除术。
心包炎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监测体重变化,出现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及时就诊。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包积液变化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包炎是指心包膜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梗死、尿毒症等,症状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发热、心悸、心包摩擦音等。
病毒感染是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均可引发心包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常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针对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同时配合卧床休息。
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化脓性心包炎。患者除胸痛外,还可出现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包填塞。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必要时需行心包穿刺引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心包炎。患者胸痛特点为随呼吸加重,可能伴有关节肿痛、皮疹等原发病表现。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配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
急性心肌梗死后2-3天可能出现心包炎,称为梗死后心包炎。胸痛性质与心绞痛不同,呈持续性,体位改变可影响疼痛程度。治疗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严重者需心包穿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代谢产物蓄积可发生尿毒症性心包炎。胸痛程度较轻,但可能伴有心包积液。治疗需加强血液透析,使用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包积液。
心包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脏彩超一般能查出心包炎,是诊断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的重要检查手段。心包炎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及心包摩擦音。
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波成像可直观显示心包腔内的液体量及分布情况。当心包积液量达到一定体积时,超声下可见心包脏层与壁层分离,形成无回声区。急性心包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心包增厚或少量积液,此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可见心包钙化、心室舒张受限等特征性改变。对于大量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彩超能快速评估心室充盈受限程度,为临床紧急处理提供依据。
部分轻型或局限性心包炎可能因积液量过少、病灶位置特殊而难以通过彩超直接检出。例如,纤维素性心包炎早期以炎性渗出为主,超声敏感性较低;后壁局限性积液可能被肺组织遮挡。此时需结合心电图ST段抬高、血液炎症指标升高或心脏磁共振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建议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症状者及时就医,除心脏彩超外,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安排胸部CT、心包穿刺等检查。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控制原发疾病如风湿热或结核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并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病情变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包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外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心包炎可能由{病毒性心包炎}、{细菌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病毒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胸痛等症状,胸痛常随呼吸或体位变化加重。治疗以休息和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如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毒性心包炎多数可自愈,但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细菌性心包炎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常表现为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该类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化脓性心包炎,需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部分患者需行心包穿刺引流,清除脓性分泌物以避免心包缩窄。
结核性心包炎在结核高发地区较常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起病隐匿且病程长。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心包积液多为血性。治疗需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疗程较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需外科手术干预。
自身免疫性心包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属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心包所致。症状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等,可能伴随关节肿痛、皮疹等原发病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严重病例需生物制剂治疗。
尿毒症性心包炎是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因代谢废物蓄积刺激心包膜引起。患者多有肾功能不全病史,表现为胸痛、心包积液等。治疗以透析清除毒素为主,可辅以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积液。若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可能需心包切除术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心包炎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需低盐、易消化,限制液体摄入以防加重水肿。急性期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包脏层和壁层因慢性炎症导致纤维化增厚、钙化,使心脏舒张功能受限的一种疾病。该病可能由结核感染、心脏手术史、放射治疗、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缩窄性心包炎主要与心包脏层纤维化改变相关。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病因,约占半数病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引发肉芽肿性炎症,最终导致心包钙化。其他原因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粘连、胸部放射治疗损伤、化脓性心包炎未彻底治愈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累及心包。
疾病进展中心包脏层逐渐增厚达3-5毫米,严重者可达10毫米以上,镜下可见胶原纤维增生伴玻璃样变性。钙盐沉积多发生在房室沟、心室后壁等区域,形成蛋壳样改变。增厚的心包如同盔甲束缚心脏,限制心室舒张期充盈,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患者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静息状态气促。体循环淤血体征包括肝大、腹水及下肢凹陷性水肿。特征性体征为库斯莫尔征(吸气时颈静脉充盈更明显)和心包叩击音。肺动脉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右心衰竭。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心室舒张受限及室间隔抖动现象。CT能清晰显示心包钙化程度和范围,诊断敏感性超过90%。心导管检查可记录心室压力曲线特征性"平方根"征。需与限制型心肌病进行鉴别,后者心包厚度正常但心肌僵硬。
根治需行心包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膈神经前方的心包。术前应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结核活动期患者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联合用药。术后需监测心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确诊缩窄性心包炎后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加重水钠潴留。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但出现气促需立即停止。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双下肢水肿加重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合并房颤者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