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
晚期胃癌化疗通常有一定效果,可以延缓肿瘤进展并改善生存质量。
化疗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对晚期胃癌患者可缩小肿瘤体积、缓解梗阻或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经化疗后病灶明显退缩,获得手术机会。常用方案包含氟尿嘧啶类、铂类及紫杉醇类药物组合,如卡培他滨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化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与耐受性,及时调整方案。
部分患者因肿瘤生物学特性差异或耐药性,化疗效果可能有限。高龄、体力状态差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化疗耐受性降低。此时可考虑减量方案或转为姑息治疗,以控制疼痛、营养支持为主。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对HER2阳性患者有协同作用。
晚期胃癌患者应保持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适当活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但需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发热或严重呕吐需及时就医。心理疏导与家属陪伴对治疗依从性有重要影响。
山东省立医院
胃癌化疗后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能与肿瘤转移、炎症反应或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胃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需高度警惕肿瘤进展。化疗药物虽能杀伤癌细胞,但部分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可能对药物不敏感,导致淋巴结转移灶持续增大。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肿瘤标志物升高、体重持续下降等症状,需结合PET-CT或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若确认转移,可能需调整化疗方案,如改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等二线药物,或联合局部放疗控制病灶。部分患者肿大淋巴结可能与化疗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表现为轻度触痛但无其他转移征象,这类情况可通过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缓解。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腹部CT是监测淋巴结变化的关键手段,建议每2-3个周期评估疗效。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等帮助维持营养状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出现持续腰背疼痛或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复诊,日常可通过低强度散步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心理疏导对缓解治疗焦虑尤为重要,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