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假性动脉瘤通常不能自行压回去,需通过医疗干预处理。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壁部分破裂后形成的局限性血肿,外层仅由周围组织包裹,缺乏真正的血管壁结构。
假性动脉瘤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干预方式。对于体积较小且未引起严重症状的假性动脉瘤,可尝试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通过局部加压促进血栓形成封闭破口。压迫过程中需实时监测血流变化,避免过度压迫导致远端缺血。若压迫无效或瘤体较大,可采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直接促使瘤腔内血栓形成。对于位于重要血管或伴有感染的假性动脉瘤,需考虑血管外科手术修复,包括瘤体切除后血管缝合或人工血管置换。部分病例可尝试血管内介入治疗,如覆膜支架植入隔绝瘤腔。
假性动脉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外力撞击,防止瘤体破裂出血。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或CT评估治疗效果,监测有无复发迹象。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助于降低血管损伤风险。若发现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伴疼痛加重,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发生瘤体扩大或破裂。
山东省立医院
真性动脉瘤与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区别在于血管壁结构完整性、病因及破裂风险。真性动脉瘤表现为血管壁全层扩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或遗传性疾病;假性动脉瘤则是血管壁部分破裂后周围组织包裹形成的血肿,多由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引起。
1、血管壁结构差异
真性动脉瘤的血管壁三层结构完整但薄弱,内膜、中膜和外膜均扩张形成囊状或梭形膨出。假性动脉瘤仅由外膜或周围结缔组织包裹血液,缺乏完整血管壁结构,影像学可见瘤颈狭窄的偏心性肿物。
2、病因机制不同
真性动脉瘤多因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等导致血管弹性纤维退化。假性动脉瘤常见于穿刺伤、手术吻合口渗漏或感染,血管壁局部破损后血液外渗被周围组织局限。
3、影像学特征对比
超声或CT血管成像中,真性动脉瘤显示为与血管腔相连的均匀扩张,瘤体壁光滑连续。假性动脉瘤呈不规则囊腔,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喷射征,多普勒显示特征性往复血流。
4、破裂风险程度
真性动脉瘤破裂风险随瘤体增大逐渐升高,直径超过5厘米时年破裂率达5-10%。假性动脉瘤因缺乏完整血管支撑更易破裂,尤其感染性或瘤体快速增大者需紧急干预。
5、治疗策略选择
真性动脉瘤可选择开放手术(如人工血管置换)或腔内修复(覆膜支架植入)。假性动脉瘤需根据病因采用超声引导压迫、凝血酶注射或手术清创缝合,合并感染者需联合抗生素。
两类动脉瘤均需定期影像随访监测进展。控制高血压、戒烟等基础措施可延缓真性动脉瘤发展,假性动脉瘤患者应避免局部压迫或剧烈运动。出现突发疼痛、搏动性肿块增大需立即就诊,疑似破裂时需绝对卧床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