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痘的症状及治疗法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有保持皮肤清洁、对症退热、抗病毒治疗、预防继发感染、隔离观察等。
水痘疱疹破溃后易继发细菌感染,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皮肤,避免抓挠。可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疱疹未破溃时无需涂抹药膏。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局部抗感染。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发热期间需多饮水,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持续高热不退或伴随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重症患者需在发病24小时内使用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普通患儿通常无须抗病毒治疗,但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时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
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导致脓疱疮,表现为疱疹周围红肿热痛。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严重感染者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水痘具有强传染性,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通常需要7-10天。密切接触者若未接种疫苗应观察3周。孕妇、新生儿等高风险人群接触病毒后需立即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水痘患者应保持居室通风,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可修剪指甲并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推荐1岁以上儿童按程序接种。患病期间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