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腹痛怎么办

博禾精选结果

胆结石引起腹痛怎么办

胆石症引起疼痛都是右上腹的绞痛,阵发性加重,有向肩背部放散,有时候伴发冷发烧。病人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最好到医院去就医,通过医生的询诊、检查,必要的比如说彩超CT、核磁检查,明确诊断后,然后再给予一定的止痛剂,才能不掩盖病情。通过缓解症状以后做一些术前准备,然后最根本的解决疼痛的方法并不是靠止痛剂解决的,因为它只是一个去除表面现象,真正要去除疼痛还要解决他的根本问题,比如说做手术,做一些胆囊切入,胆总管切开取石这样就能根本去除这个病人的疼痛。

新生儿宝宝吐奶哭闹腹痛怎么办

王志新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宝宝吐奶哭闹腹痛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排气、腹部按摩、热敷护理、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这些症状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胀气、肠绞痛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的半卧位,身体呈30-45度倾斜,避免平躺喂奶。奶瓶喂养需确保奶嘴充满乳汁,减少空气吸入。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保持竖抱姿势15-20分钟,有助于降低吐奶概率。

2、拍嗝排气

每次喂奶后竖抱宝宝,用空心掌从背部由下向上轻拍,持续5-10分钟直至打出嗝声。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宝宝坐在家长腿上,一手扶住下巴,另一手轻拍背部。若拍不出嗝,可将宝宝平放片刻后再尝试,重复进行2-3次。

3、腹部按摩

家长将手掌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按摩时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避开刚进食后的时段。可做蹬自行车动作,握住宝宝脚踝做屈膝压腹运动,帮助肠道气体排出。

4、热敷护理

用40℃左右温水袋包裹毛巾敷于腹部,每次10-15分钟,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可使用婴儿专用暖脐贴,但需避开皮肤破损处。热敷后配合按摩效果更佳,能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观察宝宝反应,出现皮肤发红立即停止。

5、遵医嘱用药

乳糖不耐受可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如儿歌乳糖酶口服溶液。肠胀气可使用西甲硅油乳剂,如艾舒西甲硅油滴剂。益生菌制剂如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严重肠绞痛可能需要解痉药,如颠茄口服溶液。家长不可自行用药,需经儿科医生评估后使用。

家长需记录宝宝吐奶频率、腹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喂养,每次喂奶量控制在90-120毫升。选择防胀气奶瓶,喂奶间隔2-3小时。母乳妈妈应减少摄入易产气食物。若出现呕吐物带血、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发热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排查肠套叠、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日常可做排气操帮助胃肠蠕动,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腹部受凉。

消化内科肠痉挛小腹痛怎么办

陈勇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肠痉挛小腹痛可通过热敷腹部、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肠痉挛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精神紧张、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热敷腹部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帮助放松肠道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注意保暖。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调整饮食

发作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冷饮、辛辣及高脂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香蕉、苹果等。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乳糖不耐受者需减少乳制品摄入。

3、适量运动

轻柔的腹部按摩或散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痉挛。可顺时针按摩脐周5-10分钟,力度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腹痛。长期久坐者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改善胃肠动力。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片缓解平滑肌痉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匹维溴铵片。感染性肠痉挛需配合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治疗。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心理疏导

焦虑、压力可能诱发或加重肠痉挛,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建议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若情绪问题持续影响生活,应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日常需注意腹部受凉,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有助于识别诱因。若疼痛反复发作、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应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长期慢性腹痛患者建议定期随访,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