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咳嗽

博禾精选结果

不咳嗽支原体肺炎怎么治疗

目前出现不咳嗽,但是经过相关的支原体支原体的抗原检测来确诊有阳性,是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接触支原体原体而导致的感染,临床上首先要通过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或者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控制目前的病情,关键是平时要提高集体免疫力。

呼吸内科膈肌咳嗽时候疼不咳嗽不疼怎么回事呢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膈肌在咳嗽时疼痛、不咳嗽时不疼可能与膈肌痉挛、胸膜炎、膈神经受刺激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咳嗽时膈肌区域出现短暂锐痛,可能伴随呼吸受限或胸壁压痛。

1. 膈肌痉挛

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膈肌反复收缩引发痉挛。膈肌是分隔胸腔与腹腔的呼吸肌,过度使用会使肌纤维紧张。急性期可尝试热敷疼痛区域,用双手按压肋弓下方缓解痉挛,避免冷饮及快速吞咽动作。若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吐需排除膈疝。

2. 胸膜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症会刺激膈神经分支,表现为咳嗽时单侧刺痛。可能与肺炎、结核等疾病相关,常伴随低热、夜间盗汗。胸片可显示肋膈角变钝,治疗需用左氧氟沙星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控制感染,胸腔积液较多时需穿刺引流。

3. 膈神经受压

颈椎退行性病变或纵隔肿瘤可能压迫膈神经,导致神经敏感性增高。特征为疼痛向肩部放射,颈部转动可能加重症状。磁共振检查可明确压迫位置,轻度病例可通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手术解除压迫。

4. 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食管下段可反射性引起膈肌疼痛,尤其平躺咳嗽时明显。多伴随烧心感,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损伤。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肥胖者需减重改善腹压。

5. 肋骨软骨炎

第7-10肋软骨与膈肌附着点炎症会在咳嗽牵拉时疼痛,触诊肋缘有肿胀。多为病毒感染或外伤导致,急性期可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消炎,配合局部微波理疗。需与肋间神经痛鉴别,后者疼痛呈带状分布。

建议记录疼痛发作频率与体位关系,避免辛辣食物及突然转体动作。咳嗽时用手支撑肋部可减轻牵拉,若疼痛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需进行胸部CT与肺功能检查。长期吸烟者应排查肺部占位性病变,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血糖以减少神经病变风险。

儿科5岁宝宝不咳嗽有痰是怎么回事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5岁宝宝不咳嗽有痰可能与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环境刺激、先天性呼吸道异常等因素有关。痰液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正常情况下可通过咳嗽排出,但部分儿童因痰液黏稠或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较弱,可能出现有痰不咳的现象。

1、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导致痰液分泌增多。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儿可能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鼓励孩子多饮温水。

2、过敏性鼻炎

鼻腔过敏反应产生的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咽喉形成痰液。患儿常有鼻痒、打喷嚏等表现,夜间卧位时症状加重。建议家长减少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医生可能推荐氯雷他定糖浆联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长期反复发作需进行过敏原检测。

3、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咽喉部黏膜可能导致反射性痰液分泌。常见于进食后平卧、剧烈运动时,可能伴随反酸、嗳气。建议家长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餐后保持直立位。医生可能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4、环境刺激

干燥空气、二手烟或空气污染可能使呼吸道黏膜代偿性分泌痰液。表现为晨起痰多,日间逐渐缓解。家长需维持50%-60%室内湿度,使用空气净化设备,避免接触烟雾。可遵医嘱短期使用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5、先天性呼吸道异常

气管软化、纤毛运动障碍等先天问题可能导致痰液滞留。这类患儿通常自幼即有症状,活动后可能出现喘息。需通过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严重者需手术矫正。日常可采用拍背排痰护理,使用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辅助治疗。

家长应观察痰液颜色、量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保持每日1000-1500毫升饮水量,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蜂蜜水。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若痰液黏稠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费力、口唇发绀,需立即就医评估。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雾霾天气需做好防护。

儿科宝宝不咳嗽但是喉咙有痰怎么办

王志新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宝宝不咳嗽但喉咙有痰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拍背排痰、调整饮食、遵医嘱雾化治疗、使用祛痰药物等方式缓解。喉咙有痰可能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1、保持环境湿润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或让宝宝吸入温热蒸汽,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

2、拍背排痰

家长需将宝宝侧卧或俯卧于大腿上,手掌呈空心状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引发呕吐。拍背力度以宝宝无不适为宜,可配合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松动。

3、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温水、梨汁、白萝卜汤等流质摄入,减少甜腻食物及乳制品。1岁以上宝宝可少量饮用蜂蜜水,但需警惕过敏风险。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避免乳汁粘稠度增加。

4、雾化治疗

若痰液粘稠难咳,可遵医嘱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雾化器需每次使用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时保持宝宝安静,确保药物充分吸入,结束后清洁面部并漱口。

5、药物干预

痰多伴呼吸不畅时,医生可能开具氨溴索口服溶液、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或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等祛痰剂。禁止自行用药,尤其避免使用中枢性镇咳药。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痰液性状与呼吸频率,避免接触二手烟、花粉等刺激物。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拒食或发热,应立即就医。6个月以下婴儿喉中痰鸣持续3天不缓解,需排除先天性气道异常。日常可进行被动扩胸运动帮助肺部扩张,睡眠时适当垫高肩背部减少痰液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