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可否用激素治疗

发布时间:2021-06-0985136次播放

视频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应用激素治疗,特别是对急性发作期,急性活动期,中重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可以选用口服治疗以及静脉治疗和局部的灌肠治疗,起到非特性的抗炎以及抑制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但激素治疗有很多的副作用,所以在应用激素之前,一定要完善全身的一些检查,评估好他的状态。有一些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对于激素的耐受性并不好,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另外可能会出现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其他的治疗方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能不能一次性根治
溃疡性结肠炎如果是在单纯的传统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的话,是很难达到一次性根治的。通常情况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就包括烷基水杨酸制剂的一个治疗,以及在中重型的一个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会加用一些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但是是需要长期的规律的一个用药才能达到的一个病情,得到一个很好的一个控制,可以减减少的溃疡性急肠炎进行出现一个急性的一个活动,活动性的发作或者是一个变成进展成中重型这样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风险。但是其一些方法,如果出现了一个全结肠型的一个重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是引发了一些并发症,包括这种中毒性的巨结肠或者是肠穿孔这样的情况会考虑到是否要进行这种全结肠的一个切除,当做完这个切除术之后,是有可能会达到一次性的一个根除这个疾病的一个治疗目的。
语音时长 01:09

2021-12-30

94404次收听

溃疡性结肠炎怎样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是很难做到预防的。他主要引起这个疾病的一些病因,目前并没有研究得非常清楚,考虑和这种,平时的一个饮食的习惯,以及他个人的体质和这个遗传的倾向,还有的肠道的菌群失调和肠功能的一些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特别是这个自身的一个免疫调节紊乱,出现了问题,也是引发这个溃疡性结肠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的家族当中有亲戚出现了这个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情况,需要关注到自己是否有出现一些症状,包括这种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那就要警惕有没有出现溃疡性结肠炎这样的一个病症诊断的方法的话,需要结合的大便的一个化验,另外需要结合血液相关的一些检查,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一个结肠镜的检查,去看看有没有肠粘膜一些改变,去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但是他是很难做到预防的。
语音时长 01:10

2021-12-30

56852次收听

03:06
大便出血肚子痛怎么回事
大便出血肚子痛包括以下原因:一、缺血性结肠炎。主要是会出现大便出血、肚子痛、腹泻,少数人会有吐、头晕等症状,可以通过结肠镜来进行检查。二、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疾病是常常有血性的腹泻,程度较轻的人腹泻。在5岁以下,一般还会伴有发热、肚子疼,大便次数增多、呕吐等。三、上消化道高位的出血。四、痔疮。五、肛裂。肛裂导致的大便出血颜色比较红,一般是随着大便滴出,擦拭以后纸上会有血迹,有的人也会伴有小腹以及肛门的疼痛。
01:55
溃疡性结肠炎首选药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首先是氨基水杨酸类制剂,他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当中非常重要,而且用料是相对安全的,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等不适,还有部分病人会引发过敏反应或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所以服用五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的患者要定期的监测血项。重症的溃疡性急肠炎的患者还需要做升阶梯的治疗,加用激素这样的调节免疫反应,抑制免疫炎症的治疗,如果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当疾病的活动期缓解后,还需要在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来进行维持治疗的用药。
01:59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很难预防,病因没有研究清楚,考虑和平时的饮食习惯,个人的体质和遗传的倾向,还有我们的肠道的菌群失调和肠功能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一类疾病,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是引发溃疡性结肠炎很重要的原因。当家族中有亲戚出现溃疡性结肠炎,我们需要关注自己是否出现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要警惕有没有出现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症,诊断需要结合我们大便的化验,血液相关的检查,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结肠镜的检查,但很难做到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能治愈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表现的慢性肠道疾病。肠镜下主要见于溃疡,病理切片也是鉴于这种浓性隐窝,也是有溃疡的存在。它的诊断要点,主要是依靠病理,临床上西医的治疗是以抗炎治疗为主。如果症状较重,也可以加用抑制剂,以及激素类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临床上还会有一些中医药,来进行调理溃疡性结肠炎,包括一些微生态的制剂。疗效也是非常好,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的人会受益。溃疡性结肠炎如果精心的治疗,并且保持日常的饮食规律,也会有得到根本治愈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13

2021-04-19

69417次收听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换成免疫抑制剂,如果生物制剂还没有效,只能靠手术切除肠道,才能达到病情缓解的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终身无法治愈疾病,它是很特殊的疾病,并不是感染性疾病。早间在欧美发病率比较高,国发病率很少。近年来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主要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口服药物包含以下几类:最主要也是最常用乃至最有效的药物是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美沙拉嗪,它在急性期可以以标准的剂量每日4克进行维持治疗。当症状缓解之后,然后通过内镜下确定它有达到一个黏膜愈合,所谓的黏膜愈合就是用肠镜下正常的肠道黏膜没有区别情况下,才考虑给它减药进行维持。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无效时,要更换成激素,激素只是维持过渡阶段,不能长期使用。当激素把病情缓解之后,会更换成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相对来说比5-氨基水杨酸的副作用要大。有患者免疫抑制剂也无法控制时,可以考虑生物制剂,如果生物制剂还没有效,只能靠手术切除肠道,才能达到病情缓解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35

2020-07-03

58446次收听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饮食禁忌
溃疡性结肠炎禁忌食用粗纤维、刺激性、高油脂、海鲜等食物,以免刺激肠胃道,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吃些什么药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根据疾病严重类型,选择用抗迪莎、柳氮磺胺吡啶药物、醋酸泼尼松、注射甲强龙、自身免疫药物等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第一次发作,需要入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根据相关指标评价,分轻中重三型,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脓血便,是否合并消瘦、体重下降、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以及贫血情况等。一、重型患者,入院初期禁止进食,需要综合营养支持治疗。若有感染需抗生素治疗;二、轻症患者,以艾迪莎、柳氮磺胺吡啶药物为基础的药物治疗。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能给予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如口服醋酸泼尼松、注射甲强龙为。若激素效果不好,需要给予自身免疫药物治疗。三、其他治疗即患者出现合并症,如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穿孔、癌变,基础治疗效果不好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18

62841次收听

如何监测溃疡性结肠炎
监测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进行,以发现异型增生或恶性转化。另外对于息肉样病变,粘膜明显不规则的炎症,也可能需要靶向活检。在监测的同时一定要对症治疗,这样才可以控制病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溃疡性结肠炎什么症状
作为常见的肠胃疾病,出现溃疡性结肠炎以后,患者会有粘液性血便、腹泻腹痛等情况出现,部分时候会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诊治。在急性发作期的时候,还会有发热的情况出现,影响个人健康。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所出现的症状确实比较明显,所以必须要加强治疗,注意好日常的饮食,平时应该选择多补充益生菌,多补充脂肪酸,多吃维生素的食物,另外也应该选择多补充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蛋类,这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不容易会出现明显的问题。
02:45
溃疡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累及结肠和直肠为主的肠道特殊的病变,损伤部位主要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能损伤到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等,损伤的部位比较表浅,肠内的症状主要是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脓血便,严重的出现消瘦、体重下降、贫血以及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肠外的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巩膜炎、肝功能损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皮疹、皮炎还有关节炎等。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以肠内为主,会涉及肠外的症状,病情会出现反复,需要做到长期的、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轻易的自己停药或减药,非常有可能出现反复或症状反跳,如大便次数一下子增多到10多次,甚至严重合并症如肠道出血甚至大出血。
02:54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比较特殊的,主要累及到结肠和直肠的肠道疾病,主要症状是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血便、脓血便、严重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以及血沉增快,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会累及到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型,还有肠外的症状如可能会有视力下降、结膜炎、巩膜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皮疹、关节炎、关节痛。所有的年龄段都可发病,但最常见的年龄段是20-30岁的青年人群,所以相对比较年轻的患者出现长期迁延不愈的腹痛、腹泻,建议及时的去医院做相关的一些检查。如肠镜、CT仿真肠镜、钡餐,然后相关的血、生化、影像学的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排除溃疡性结肠炎这么诊断。
走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误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多次对UC的诊断标准加以规范。2000年召开的成都会议进一步修订了UC的诊断标准(简称“标准”),并予以公布。但临床工作中不遵循“标准”,随意诊断的现象仍不时出现,常有误诊发生。诊断中的常见错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