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

发布时间:2019-12-0956983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人应以米、面、杂粮以及五谷杂粮,包括燕麦、小麦以及荞麦等为主食。

糖尿病人饮食治疗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选择主食也是最为关键的,主食占基础营养50%~60%,也就是常说的碳水化合物占50%~60%之间,所以说主食是一天能量的主要来源。

选择主食的时候,要粗细搭配,按照1:1或者2:1的粗粮和细粮进行搭配,分配主食讲究的是早餐1/5,中餐或者晚餐各2/5,也可以一日三餐,各占1/3的主食。

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来分配,要求均匀搭配,不能一顿过饱或者一顿不吃,这种是不科学的,进行主食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含糖指数的概念,避免食用含糖指数高的主食,比如:稀饭、米粉、油炸的食品以及含有糯米的食品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如何选择降糖药
选择降糖药需根据糖尿病类型、并发症、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评估,常用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西格列汀片、胰岛素注射液等。建议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自行调整用药。一、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片...
小腿瘙痒是糖尿病吗
小腿瘙痒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如果想确诊为糖尿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查综合进行判断。糖尿病是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体、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小腿瘙痒不一定就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乏力、视物模糊、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有些患者也可以出现小腿瘙痒,但是并不能根据症状去判断是否为糖尿病。如果想确诊是否属于糖尿病,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试才能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小腿瘙痒的原因有很多,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积极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
语音时长 01:20

2022-06-20

16789次收听

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怎么治疗
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考虑是糖耐量受损状态,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养生保健,尽量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到7.8mmol/L以内。第一,饮食方面调整,建议选择一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升糖指数>70的尽量不吃,主食类如油条、白米饭、面条、疙瘩汤、各种粥类等;蔬菜水果类如南瓜、胡萝卜、荔枝、龙眼、香蕉等;尽量不要吃含糖的各种点心、零食,不要吃巧克力、糖果、果脯等。对于高血糖的人群,比较安全的水果主要有:圣女果、黄瓜、柚子、猕猴桃。另外可以多吃一些粗粮食物,精米白面尽量少吃,五谷杂粮热量低,升糖指数低,而且会有饱腹感,对于高血糖病人是很合适的。第二,体重管理很关键,很多2型糖尿病人群都是因为长期的不合理饮食、长期不运动造成的,所以“管好嘴、迈开腿”,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至少一小时,在不断地运动锻炼中,降低体重,同时能够降低血糖、血脂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第三,摒弃不良嗜好,吸烟、喝酒都有人体血糖代谢是有影响的,所以尽量不吸烟、少喝酒,有利于血糖水平的调节。第四,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要早睡早起,不要经常熬夜,不能长时间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血糖代谢。
语音时长 02:25

2021-12-30

84502次收听

02:57
吃稀饭血糖会升高吗
吃稀饭肯定会升高血糖。稀饭大部分是大米熬制的,大米属于碳水化合物,主要的成分是淀粉,长时间的熬制以后,会导致淀粉葡萄糖链的断裂,容易导致单糖和双糖的析出,这样升糖指数比较快。所以,对于糖尿病的病人,一般不建议患者吃稀饭,容易导致餐后的血糖迅速升高,有时升高的速度很快,导致了胰岛素的分泌跟不上节奏,进而导致餐后的血糖明显的升高。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尽量选择升糖指数慢的食物,或含糖量比较低的食物,这样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
血糖一直在16mmol/L有多严重
很严重。不管是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到了16mmol/L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到了7.0mmol/L就是糖尿病了。那么餐后血糖正常在7.8mmol/L以下,到了11.1mmol/L以上就是糖尿病了。如果是16mmol/L那么就是明显升高了,这个肯定已经是糖尿病了。如果这个病人长期血糖都在16以上mmol/L,属于明显的高血糖。明显高血糖会造成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比如急性的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有一些慢性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甚至于有些人还容易得心脑血管病变。有心梗、脑梗时间长了以后这些并发症就发生了。所以血糖16mmol/L是比较严重的数据,那么需要严格的控制把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的水平,至少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
语音时长 01:32

2021-07-09

91839次收听

糖尿病失明是怎么引起是什么
糖尿病导致失明的原因是什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也就越大。
糖尿病低血糖危害
糖尿病出现低血糖的危害很大,如果只是轻度低血糖,可能会有心慌、手抖等不适症状;当低血糖严重时,不但会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大小便失禁,心脑血管病变等,严重时会危及到生命。
木糖醇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吗
木糖醇是一种纯天然的甜味剂,由于它的热量很低,且在身体内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因此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食用的。不过在食用木糖醇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量,每天不得超过50克,否则也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
02:41
糖尿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俗称为五驾马车。其中糖尿病教育要作为贯穿整个糖尿病管理的核心因素。除了这五大方面之外,现在更倾向于加上糖尿病的心理治疗。第一,糖尿病饮食治疗,多在于总热量控制,而不在于某一大营养元素控制。第二,糖尿病运动治疗,不建议患者进行剧烈的运动,而是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第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经典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第四,糖尿病的监测。监测指标因人而异,要进行个体化管理。
02:46
糖尿病人吃什么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要根据不同的血糖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血糖特别高的情况下,血糖在20mU/L以上,要严格控制任何的水果甜食。对于血糖控制非常平稳的情况,可以适量食用水果,始终要拒绝服用点心、冰激凌等甜食。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鼓励糖尿病患者增加蔬菜、粗粮摄入量,严格限制细粮和熟食的摄入。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增加食物品种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充足。
糖尿病检查什么项目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血糖是糖尿病的检查项目。一、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如果病人的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于七毫摩尔每升,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每升以上,则考虑病人是糖尿病。如果人的血糖正好在测量血糖的临界范围,需要进行OGTT检查,又称为糖耐量实验,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同时要进行七十五克葡萄粉的糖复合的实验,在服糖以后两个小时再进行血糖监测。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七毫摩尔每升以上,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在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以上,考虑是糖尿病。还有一大部分病人通过随机血糖也可以诊断。二、临床诊断需要注意一点,无论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甚至是OGTT,诊断时要倾向于患者要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要有一定糖尿病临床表现,加上血糖的监测才能够确诊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是终生性疾病,一旦诊断糖尿病,糖尿病治疗会伴随患者一生。
语音时长 01:54

2019-11-13

47675次收听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口服降糖西药患者,中药可以帮助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减轻这些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在糖尿病的并发症阶段,中医药可以延缓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病变,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主要跟禀赋异常,情绪失调,环境和体质因素这些都有关系的,病因是很多,辩证也很复杂。在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糖尿病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体系。把糖尿病首先分为消瘦型和肥胖型,又根据病程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系统总结了各自症候的变化症候的变化,并且提出了一个相应的治法。糖尿病不仅要控糖,治疗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时要关注络脉的损伤,要早期治络、全程治络,提早预防和干预糖尿病的并发症。在糖尿病的前期,中医药是可以降低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化成糖尿病的风险。在糖尿病阶段,尤其2型糖尿病的早期中药是可以独立降糖的。
语音时长 02:38

2019-07-15

62991次收听

02:08
降糖药的副作用
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副作用是低血糖。一些降糖药物降糖效果很好,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如果病人病情比较轻,或者降糖药物的用量比较大,胰岛素分泌过多,就可能引起低血糖。第二个副作用是体重增加,这个副作用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人。因为现在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本身体重会超重,或者一些药物,比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者胰岛素,能增加体重。所以这个也是一种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还有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比如有些药物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或者腹泻。
糖尿病人吃什么有益处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饮食治疗的目的也是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合理安排好饮食,即满足人体的最低能量需求,有能控制总热量。
02:20
糖尿病心血管病
糖尿病心血管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变。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2-3倍,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以及患病率等方面糖尿病性心脏病均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