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偏高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胆固醇偏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心梗或脑卒中。主要与饮食不当、代谢异常、遗传因素有关,需通过药物、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改善。
1. 胆固醇偏高的危害
高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斑块破裂可能突发心梗。脑动脉受影响时,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梗塞。外周动脉硬化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导致肢体坏死。部分患者出现黄色瘤,常见于眼睑、关节处皮肤。
2. 主要诱发因素
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LDL受体基因突变,胆固醇代谢能力仅为正常人的30%。长期高脂饮食如动物内脏、奶油制品,使每日胆固醇摄入超过300mg警戒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干扰脂质代谢。缺乏运动使低密度脂蛋白无法有效转化,40岁以上人群基础代谢率每十年下降5%,更易出现指标异常。
3. 药物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需定期监测转氨酶。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作用于肠道,适合不耐受他汀的患者。PCSK9抑制剂通过注射给药,能强力降低LDL-C水平,但费用较高。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肌酸激酶指标,防止横纹肌溶解症发生。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每日烹饪用油控制在25g以内,优先选择橄榄油、茶籽油。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30g/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的区间。吸烟者戒烟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可在3个月内提升10%。
胆固醇管理需要长期监测,建议20岁以上人群每5年检测一次血脂谱。已确诊患者每3个月复查,将LDL-C控制在3.4mmol/L以下。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者需更严格,目标值为1.8mmol/L。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血管评估,早期发现动脉硬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