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怎么回事,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是中医概念,指人体气和血虚弱导致功能减退,常见表现包括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调理需从饮食、作息、运动及中医治疗多维度入手。
1. 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体质虚弱可能遗传给子女,表现为自幼抵抗力差、发育迟缓。这类情况需长期调理,可选用黄芪、当归等药材煲汤,配合规律作息增强体质。
2.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会损耗阳气,久坐空调房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建议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冬季穿戴护腰护膝,避免淋雨受凉。办公室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3. 生理因素
女性经期失血、产后体虚或过度节食减肥易引发气血不足。月经期间可饮用红枣枸杞茶,产后推荐乌鸡汤加党参。减肥人群需保证每日摄入瘦肉50克、动物肝脏每周2次补充铁质。
4. 病理因素
慢性胃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营养吸收。胃病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制,选择山药小米粥易消化食物。甲减患者需遵医嘱服药同时,食用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
5. 生活方式调理
饮食上多吃猪肝、菠菜、黑芝麻等补血食材,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每周1次。运动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项目,每天练习30分钟。保证23点前入睡,午间小憩20分钟。
气血不足需要系统调理,建议先到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可尝试艾灸足三里、气海穴位,或服用归脾丸、十全大补汤等经典方剂。坚持3个月以上生活调整,多数症状可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