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是什么,灌肠采取什么卧位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111次浏览

关键词: #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灌肠治疗时需采取左侧卧位。感染源包括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伴果酱样便。治疗需药物与灌肠结合,预防重点在于饮食卫生。

1. 阿米巴痢疾的病因与传播

溶组织内阿米巴通过包囊形式经粪口传播,包囊在肠道脱囊形成滋养体后侵袭结肠黏膜。环境因素中,生食被污染蔬菜水果、饮用未消毒水源是主要感染途径。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肠外感染,如肝脓肿等并发症。

2. 典型临床表现

潜伏期2-4周,急性期出现右下腹压痛、里急后重及特征性果酱样黏液血便。慢性感染者可能仅有间歇性腹泻,但粪便检测仍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肠穿孔或出血,需立即就医。

3. 药物治疗方案

甲硝唑40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0天可杀灭组织内滋养体。二线药物替硝唑2g每日1次疗程更短。清除肠腔包囊需配合巴龙霉素500mg每日3次用7天,或双碘喹啉650mg每日3次用20天。

4. 灌肠操作要点

保留灌肠采用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导管插入15-20cm。使用1%小檗碱溶液200ml或大蒜浸液150ml,药液温度维持在38-40℃。灌入后保持体位30分钟,每日1次连续5天,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疗效。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处理食材需做到生熟分开,饮用水煮沸1分钟以上。高危地区避免食用凉拌菜,水果需去皮。患者粪便用漂白粉消毒处理,接触者需进行便检。恢复期饮食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嫩豆腐等。

阿米巴痢疾确诊需粪便镜检找到滋养体,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肠外感染诊断。治疗期间避免酒精摄入,完成疗程后需连续3次粪便复查。出现持续发热或肝区疼痛提示可能发生肝脓肿,需超声检查明确。保持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