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夜宵容易得癌症
肿瘤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关键词: #癌症
肿瘤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关键词: #癌症
经常吃夜宵可能增加患癌风险。长期夜间进食可能通过扰乱生物钟、诱发肥胖、刺激胃酸分泌等机制影响健康,与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存在一定关联。

夜间进食会干扰人体昼夜节律,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持续的生物钟紊乱可能导致细胞代谢异常,增加DNA损伤概率。同时夜宵多选择高油高盐的烧烤、油炸食品,这类食物在高温烹饪过程中易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造成消化道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增加细胞突变风险。

夜间过量进食还容易导致热量过剩引发肥胖,脂肪组织过度堆积会促进慢性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这种代谢紊乱状态与乳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发展相关。特别是睡前3小时内进食会使胃部持续处于工作状态,胃酸反流可能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可能增加巴雷特食管和食管癌风险。

建议调整饮食时间,晚餐控制在18-19点完成,避免睡前进食。若必须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香蕉等易消化食物。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出现持续胃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节律,降低癌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