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偏低是什么意思

血清白蛋白偏低指血液中白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可能由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慢性炎症或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原料缺乏。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鱼、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严重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2、肝脏疾病:肝硬化等肝脏病变会降低白蛋白合成能力,常伴随腹水、黄疸。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双环醇,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
3、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导致白蛋白从尿液中大量流失,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病情。
4、慢性炎症:结核病等消耗性疾病加速白蛋白分解。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补充蛋白质,待原发病控制后白蛋白水平可逐步恢复。
5、遗传性疾病:罕见遗传性低白蛋白血症与基因突变相关。需定期监测,出现水肿等症状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易消化的乳清蛋白和植物蛋白。合并水肿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急性期每周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稳定后每3个月随访。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蛋白质过度消耗,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高温油炸对蛋白质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