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如何定义的

冠心病和高血压分别属于心血管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其核心病理改变是脂质沉积形成的动脉斑块,可引发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诊断需结合症状、心电图、冠脉CTA或造影等检查。
高血压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长期未控制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诊断需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及测量误差等因素。
冠心病发生与内皮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多因素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典型症状为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高血压涉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钠潴留、血管重塑等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均可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左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靶器官功能。
两类疾病均需长期综合管理。冠心病患者需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毫摩尔每升,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通常需低于130/80毫米汞柱。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并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出现胸痛加重或血压剧烈波动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