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后内侧入路的方法及适应证是什么

关键词: #关节
关键词: #关节
踝关节后内侧入路主要用于治疗距骨骨折、踝关节融合术等,具体方法包括切开皮肤、分离组织、暴露关节等步骤。适应证主要有距骨体部骨折、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正、距骨缺血性坏死、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
距骨体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导致,骨折线常累及关节面。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距骨体后内侧部分,便于复位和内固定。术中需注意保护胫后血管神经束,术后需石膏固定6-8周。
严重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面严重破坏时,可采用后内侧入路行踝关节融合术。该入路能完整保留踝关节前外侧血供,减少术后骨不连风险。术中需彻底清除病变软骨面,使用加压螺钉固定。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需行距下关节松解时,后内侧入路可直接显露距下关节后内侧。该入路能有效松解紧张的胫后肌腱和关节囊,矫正后足内翻畸形。术后需配合系列石膏矫形。
距骨缺血性坏死需行病灶清除时,后内侧入路可直达距骨后内侧坏死区域。术中需彻底刮除坏死骨组织,必要时植入自体骨促进修复。该入路对距骨血运破坏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踝关节结核病变局限于后内侧时,可采用此入路行病灶清除。术中需完整切除结核肉芽组织和死骨,术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该入路能最大限度保留关节功能。
术后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主动活动范围。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多食用牛奶、鱼类、豆制品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负重,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肿胀疼痛加重需及时就医,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