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肠梗阻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由机械性梗阻、肠动力异常、肠壁血运障碍、炎症刺激、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液体复苏、手术解除梗阻、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肠腔被异物或异常结构阻塞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常见于粪石嵌顿、肠粘连、肠套叠等情况。机械性梗阻会引发肠道剧烈收缩,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腹胀呕吐。治疗需先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部分患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肠道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引起的麻痹性或痉挛性梗阻,多见于术后肠麻痹、帕金森病、电解质紊乱等。肠蠕动异常可导致痉挛性疼痛与排便排气停止。治疗需纠正基础疾病,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肠管缺血,常见于房颤患者、动脉硬化人群。缺血性肠梗阻疼痛呈持续性伴腹膜刺激征,可能迅速进展为肠坏死。需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术后抗凝治疗。
克罗恩病、憩室炎等慢性炎症导致肠壁纤维化狭窄,或急性阑尾炎引发局部肠麻痹。炎症介质刺激肠道神经丛引起痉挛痛,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治疗需控制感染,严重狭窄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结肠癌、卵巢癌等占位病变压迫或浸润肠管,多表现为慢性不全性梗阻伴消瘦贫血。肿瘤组织阻塞肠腔可引起阵发性绞痛。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造瘘,术后配合放化疗。
肠梗阻急性期需绝对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食用豆类、坚果等易产气食物。恢复期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每日步行30分钟改善肠道功能。长期便秘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出现持续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