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关键词: #脑病
关键词: #脑病
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改善肝功能、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及营养支持。主要措施有控制感染、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补充支链氨基酸及人工肝支持。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是常见诱因。需及时止血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纠正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需监测血钾浓度。利尿剂过量诱发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卓类。
乳果糖通过酸化肠道抑制氨生成,剂量以每日2-3次软便为宜。利福昔明可选择性抑制肠道菌群,与乳果糖联用效果更佳。清洁灌肠适用于急性期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
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暂时替代解毒功能,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适用于Ⅲ级以上患者。肝移植是终末期根本治疗手段,需符合米兰标准。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修复肝细胞膜。
支链氨基酸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常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氟马西尼可逆转苯二氮卓类作用,对部分患者有促醒效果。精氨酸能促进氨代谢为尿素。
急性期每日蛋白质限制在20g以下,恢复期逐步增至1.2g/kg。中链甘油三酯提供热量而不增加氨负荷。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锌制剂可纠正味觉障碍。夜间加餐预防分解代谢。
患者需长期监测血氨及肝功能指标,每日记录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症状变化。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制,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如豆腐。康复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家属需学习识别嗜睡等早期症状。合并腹水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测量体重及腹围。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应终身避免高蛋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