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置入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胃管置入术的适应证主要有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梗阻、肠内营养支持、胃肠道减压及药物灌洗。
急性胃扩张指胃内大量气体或液体潴留导致胃壁过度扩张,常见于术后、创伤或暴饮暴食后。胃管置入可迅速引流胃内容物,缓解腹胀和呕吐,防止胃壁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上腹膨隆、频繁干呕,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上消化道梗阻包括食管狭窄、幽门梗阻等机械性阻塞疾病。胃管能绕过梗阻部位建立通道,既可引流胃液减轻压力,也可通过管道注入流质食物维持营养。患者多伴有反复呕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长期昏迷、吞咽功能障碍或重大手术后患者需通过胃管提供肠内营养。鼻胃管或经皮胃造瘘管可将营养制剂直接送入胃内,比静脉营养更符合生理且并发症少。需注意监测胃残留量以防反流误吸。
腹部手术前后常需胃管减压,防止麻醉或肠麻痹引起的胃内容物反流。胃肠减压能降低腹腔压力,促进吻合口愈合,尤其适用于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外科急症。减压期间需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
口服中毒或需胃部局部给药时,胃管能实现精准灌洗。如药物中毒后洗胃、胃出血时冰盐水灌注止血等。操作需严格掌握灌洗液温度和速度,避免诱发心律失常或水中毒。
实施胃管置入术后需定期检查管道位置,观察鼻腔黏膜有无压迫损伤。营养支持患者应逐步增加灌注量,从温开水过渡到匀浆膳。保持半卧位可减少反流风险,每日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需立即确认是否误入气道。长期置管者每4周需更换管道,注意补充维生素B12预防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