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主要包括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周围结构侵犯、密度不均及强化特征等。这些表现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CT扫描可见鼻腔或鼻窦内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影,多呈膨胀性生长。肿块密度通常均匀,少数伴坏死时可见低密度区。肿瘤可单侧或双侧发生,上颌窦和筛窦为常见受累部位。
肿瘤可导致邻近骨质侵蚀破坏,表现为骨皮质中断、缺损。破坏方式多为虫蚀样或浸润性,与炎性病变的压迫性吸收不同。骨质破坏范围常超出软组织肿块边界,这是与鳞癌的重要鉴别点。
肿瘤易向周围结构蔓延,可侵犯眼眶导致眼球突出,侵入颅底引起脑膜增厚,累及翼腭窝致三叉神经症状。侵犯范围广泛但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是其特点。
平扫CT值约30-50HU,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血管性肿瘤。约20%病例可见内部坏死区,钙化罕见。密度不均可能反映肿瘤内部的出血或坏死。
约30%病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位于Ⅱ区。转移淋巴结常保持椭圆形,与鳞癌的圆形淋巴结不同。淋巴结坏死较少见,增强呈均匀强化。
对于疑似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建议完善鼻内镜活检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鼻腔卫生,避免用力擤鼻。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A、C、E。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鼻部外伤。定期复查CT监测病情变化,出现鼻塞加重、视力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