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可发生哪些并发症

慢性中耳炎可能引发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孔、胆脂瘤、迷路炎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与炎症持续破坏中耳结构、病原体扩散及异常组织增生有关。
长期炎症导致听小骨链破坏或粘连,使声波传导受阻。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可通过听力检查确诊。治疗需清除病灶后行听骨链重建手术,早期干预可改善听力。
炎症反复发作造成鼓膜组织坏死穿孔,穿孔边缘常钙化。临床可见耳漏、耳鸣症状,需通过耳内镜评估穿孔大小。多数需行鼓膜修补术,小穿孔可能自愈。
角化上皮在中耳堆积形成膨胀性病变,破坏周围骨质。典型症状为恶臭耳漏及剧烈耳痛,CT显示特征性骨质侵蚀。必须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否则可能复发。
炎症扩散至内耳前庭系统,引发眩晕、恶心及平衡障碍。急性期可见自发性眼震,需与脑血管病鉴别。治疗需静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行乳突切开引流。
细菌经骨质破坏处侵入颅腔,可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表现为高热、颈强直及神经定位体征,腰穿及影像学可确诊。需紧急神经外科干预联合强效抗生素治疗。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定期用医用棉签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黏膜充血,增加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菜摄入促进黏膜修复。出现耳痛加剧、眩晕或发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未规范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听力损伤。建议每3-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和颞骨CT复查,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