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并发症有哪些

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并发症主要有胆道感染、胆汁漏、出血、导管相关问题和气胸。
术后胆道系统可能因操作引入细菌导致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或黄疸加重。需进行血培养及胆汁细菌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需及时更换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胆管壁导致胆汁漏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轻度渗漏可通过保持引流管负压吸引保守治疗,大量渗漏需行腹腔引流或手术修补。术后需监测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性状。
穿刺可能损伤肝内血管或胆管周围血管丛,表现为引流液呈血性或血红蛋白下降。多数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行血管造影栓塞治疗。术前需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包括导管移位、堵塞或断裂等机械性并发症。导管堵塞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解决,完全脱出需重新置管。选择合适材质导管及妥善固定可降低发生率。
高位穿刺可能损伤膈肌导致胸腔积液或气胸,表现为呼吸困难或胸痛。少量气胸可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影像评估穿刺路径至关重要。
术后需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及性状。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减轻肝脏负担,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改变导致导管移位。出现发热、腹痛或引流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腹部超声,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引流管。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步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提重物及腹部受压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