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保肢方法是什么

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保肢方法主要有肿瘤广泛切除、生物重建、假体重建、复合重建、旋转成形术。
通过精确切除肿瘤及周围安全边缘组织,保留肢体功能结构。术中需配合影像导航确保切除范围,术后需病理确认切缘阴性。该方法适用于低度恶性或局限性肿瘤,可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
采用自体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骨进行缺损修复。常用髂骨、腓骨等带血管蒂骨移植,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生物重建具有较好骨整合性,但存在供区并发症和骨吸收风险,适合年轻患者及非负重区缺损。
使用定制型金属假体替代切除的骨盆结构,包括髋臼杯、骶骨假体等模块化组件。假体需根据术前三维重建个性化设计,具有即时稳定性优势,但存在感染、松动等长期并发症,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大范围缺损。
结合生物材料和假体的联合重建方式,如在假体周围植骨促进骨长入。可采用钛网包裹松质骨粒填充缺损区,或3D打印多孔支架复合自体骨。该方法兼顾机械强度和生物学修复,适用于复杂骨盆环缺损。
将远端肢体旋转180度后与近端残端固定,使踝关节代偿膝关节功能。该技术适用于无法保留肢体的高位恶性肿瘤,术后需装配特殊假肢。虽然外观改变明显,但功能恢复优于传统截肢。
骨盆肿瘤保肢术后需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负重训练。营养方面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重建稳定性,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使用助行器减轻重建部位负荷,睡眠时保持患肢功能位。心理上需接受肢体外观和功能改变,通过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适应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