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中关于撞击学说的名词解释

骨科编辑 医心科普
22次浏览

肩袖损伤中的撞击学说指肩袖肌腱在肩关节活动中与周围骨性结构反复摩擦或挤压导致损伤的机制,主要涉及肩峰下间隙狭窄、肱骨大结节异常增生、肩袖肌腱退变、肩关节不稳、肩峰形态异常等因素。

1、肩峰下间隙狭窄:

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空间减小会增加肩袖肌腱受压风险。长期过度外展动作或骨赘形成可导致间隙动态性狭窄,引发肌腱机械性磨损,表现为抬臂时肩部疼痛。需通过肩关节镜评估间隙容积,严重者需行肩峰成形术扩大空间。

2、肱骨大结节异常:

肱骨近端骨性突起过度发育或骨折后畸形愈合会改变肩关节生物力学。异常凸起的大结节在肩关节外展时直接撞击肩袖肌腱,尤其影响冈上肌附着点,临床常见于投掷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

3、肌腱退变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或反复微创伤,肩袖肌腱发生黏液样变性、纤维断裂等退行性改变。退变的肌腱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在正常活动范围内即可能因撞击发生部分或全层撕裂,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

4、肩关节动态不稳:

盂肱关节囊松弛或旋转肌群力量失衡会导致肱骨头异常移位。这种不稳定状态使肩袖肌腱在运动轨迹中更易与肩峰前缘发生碰撞,常见于韧带松弛症患者和游泳等重复性运动爱好者。

5、肩峰形态变异:

根据Bigliani分型,钩型或弯曲型肩峰会显著减少肩峰下间隙。这种骨性结构变异使肩袖肌腱在抬臂时承受更大挤压力,Ⅱ型及以上肩峰形态患者发生撞击综合征的风险增加3-5倍。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过头动作,加强肩胛稳定肌群训练如弹力带划船、俯身飞鸟等低负荷抗阻练习。急性期疼痛可选择冷敷缓解炎症,慢性期建议进行钟摆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C促进肌腱修复,控制高糖高脂饮食避免肥胖加重关节负荷。睡眠时在患侧肩下垫枕保持中立位,减少夜间压迫。定期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评估,发现活动受限或静息痛需及时影像学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