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有何临床表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早期常出现肢体远端肌肉无力,表现为手部握力下降、持物不稳或下肢行走困难。随着病情进展,无力症状逐渐向近端肌肉蔓延,最终累及躯干和呼吸肌。肌肉无力呈进行性加重,通常从一侧肢体开始,后发展为双侧对称性受累。
疾病早期即可观察到受累肌肉体积缩小,尤以手部小肌肉明显,出现"爪形手"特征性改变。肌肉萎缩与无力症状同步发展,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源性损害表现。萎缩肌肉常伴有肌张力增高,形成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典型表现。
患者可自觉肌肉跳动感,肉眼可见细小肌肉颤动,称为肌束震颤。这种现象由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肉纤维自发放电引起,常见于舌肌和四肢肌肉。肌束震颤在休息时明显,运动后暂时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重要体征。
延髓受累患者会出现构音障碍,早期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音调异常,后期发展为完全不能言语。检查可见舌肌萎缩和纤颤,咽反射亢进。构音障碍常与吞咽困难伴随出现,是疾病进展至延髓阶段的标志性症状。
随着咽喉部肌肉无力加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初期仅对固体食物吞咽费力,后期连流质饮食也难以咽下。吞咽困难易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严重者需要鼻饲或胃造瘘维持营养。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需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防止挛缩。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热量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保持坐位并细嚼慢咽。日常可进行深呼吸训练维持肺功能,使用辅助器具帮助完成日常活动。定期随访监测呼吸功能,必要时及早使用无创通气支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康复治疗有助于延缓功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