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心肺复苏 做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你掌握了吗

心肺复苏可通过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持续监测五个步骤完成。心肺复苏通常由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伤、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双手重叠置于胸骨下半段,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5-6厘米深度,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时需确保胸廓充分回弹,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胸外按压能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采用仰头抬颏法,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清除口腔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开放气道能解除舌后坠导致的气道阻塞,确保人工呼吸的有效性。
捏住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完全包绕患者口唇吹气1秒,观察到胸廓隆起即为有效。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若不愿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
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后立即开启,按照语音提示粘贴电极片,分析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检测到可除颤心律时,充电后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2分钟后再评估心律。早期除颤能显著提高室颤患者的存活率。
每5个循环评估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观察瞳孔变化和皮肤色泽。复苏有效表现为出现自主呼吸、瞳孔缩小、面色转红润。持续监测可及时判断复苏效果,调整抢救策略。专业人员到达前不应轻易终止复苏。
日常应学习规范化心肺复苏课程,定期参加复训保持技能熟练度。家庭可配备急救面罩避免直接接触,公共场所注意AED设备位置。健康人群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控制血压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医,心脏骤停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