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治疗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旁路移植手术、截肢手术等方式治疗。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通常由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严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这些措施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西洛他唑等血管扩张剂能改善下肢血流。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需配合降压药和降糖药。
通过球囊扩张狭窄血管段,必要时植入支架维持管腔通畅。适用于局限性动脉狭窄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防止支架内再狭窄。
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在阻塞段两端建立血流旁路。适合长段动脉闭塞或多处狭窄病例。术前需评估心功能,术后注意吻合口通畅度和伤口护理。
对于终末期肢体坏疽或难以控制的感染,为保全生命需行截肢。根据坏死范围选择趾部、经跖骨或膝下截肢。术后需康复训练和义肢适配。
患者应每日监测四肢皮温色泽变化,穿着宽松棉袜避免摩擦。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运动需循序渐进,出现间歇性跛行加重应立即休息。定期复查血脂血糖,保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影响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