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踝部骨折需注意固定制动、疼痛管理、肿胀控制、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踝部骨折的护理重点主要有保护患肢、减轻症状、促进愈合、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确诊后应立即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避免患肢负重活动。骨折初期移动可能造成断端移位,需严格卧床休息2-4周,抬高患肢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下床活动需拄拐辅助,6-8周内禁止患侧足部着力。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慢性疼痛可采用低频脉冲治疗,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物。夜间疼痛加重时可调整固定器具松紧度。
伤后72小时内持续冰敷,弹性绷带包扎压力需均匀。每日检查足趾血运,若出现青紫需松解外固定。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跟骨牵引患者需每日消毒针道。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抗阻训练,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训练。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平衡板练习能恢复本体感觉。训练强度以次日不出现肿胀为度,避免暴力牵拉。
术后1周、2周、4周需拍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6周评估骨折线模糊程度。发现内固定松动或延迟愈合需及时干预。康复期每2个月复查踝关节稳定性,1年内避免剧烈跳跃运动。
饮食需保证每日1500毫克钙质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每公斤体重1.2-1.5克,可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康复期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骑固定自行车,逐步增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超重患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睡眠时使用专用护踝枕保持功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