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治

呼吸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6次浏览

关键词: #呼吸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控制、液体管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吸入性损伤、休克、胰腺炎等原因引起。

1、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核心治疗手段,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可减少肺泡过度膨胀造成的损伤。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改善氧合功能,防止肺泡塌陷。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俯卧位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2、原发病控制:

积极治疗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疾病至关重要。如为感染因素需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创伤患者需处理损伤部位,胰腺炎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控制原发病可阻止肺部损伤进一步加重。

3、液体管理: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减轻肺水肿。在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液体负平衡可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需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4、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适用于新生儿患者。一氧化氮吸入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但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5、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风险。高蛋白饮食有助于纠正负氮平衡,omega-3脂肪酸可能减轻炎症反应。营养支持需根据患者代谢状况个体化调整,避免过度喂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锻炼方法。保持环境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刺激。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适度活动有助于肺功能恢复,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血气变化。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预后同样重要,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