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普外科编辑 医心科普
27次浏览

关键词: #结石

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取石、药物溶石、手术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等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通常由胆汁淤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代谢异常、胆道解剖变异等原因引起。

1、内镜取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通过口腔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乳头括约肌后取出结石。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直径小于15毫米的结石,术后需短期留置鼻胆管引流。

2、药物溶石:

熊去氧胆酸等胆汁酸制剂可溶解胆固醇性结石,需连续服用6-24个月。该方法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对色素性结石效果有限,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

3、手术取石:

开腹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适用于结石较大或合并胆管狭窄的情况。手术可同时处理胆囊结石,但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发生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需留置T管引流4-6周。

4、体外冲击波碎石:

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粉碎结石,适用于单发、直径小于20毫米的结石。碎石后需配合药物促进碎片排出,可能需多次治疗,存在结石残留风险,术后易发生胆管炎。

5、经皮肝穿刺引流:

对于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重症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胆汁控制感染。该方法为姑息性治疗,待感染控制后仍需进行确定性取石手术,穿刺路径可能发生出血、胆漏。

胆总管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胆汁排泄。规律进食可减少胆汁淤积,建议少食多餐。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胆汁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移位引发绞痛。出现发热、黄疸、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监测结石复发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