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CT双侧筛窦炎是什么病

脑CT显示双侧筛窦炎是筛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
细菌感染是筛窦炎常见病因,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侵入筛窦黏膜后引发充血水肿,导致窦口堵塞和脓性分泌物积聚。针对细菌性筛窦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同时配合黏液溶解剂促进分泌物排出。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继发筛窦炎,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导致黏膜纤毛功能障碍。患者多先出现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后发展为筛窦区胀痛。病毒性筛窦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减轻水肿,必要时短期应用减充血剂改善通气。
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合并筛窦炎,过敏原刺激导致筛窦黏膜持续性水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伴清水样鼻涕,CT可见筛窦黏膜增厚。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过敏原免疫治疗。
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等解剖变异会阻碍筛窦引流。这类患者常有长期鼻塞病史,炎症反复发作易形成慢性筛窦炎。轻度结构异常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严重解剖畸形需行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矫正。
邻近器官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筛窦,如龋齿引起的牙源性感染、急性额窦炎等。患者除筛窦区压痛外,常伴原发部位疼痛。治疗需控制原发感染灶,联合广谱抗生素,形成脓肿时需手术引流。
筛窦炎患者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3次;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炎症扩散;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减少黏膜干燥;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洗床上用品;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等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引发鼻腔进水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