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对因治疗措施是什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对因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控制高血压、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纠正心脏瓣膜病、治疗心肌病、管理心律失常等。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是心力衰竭常见诱因。降压目标值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常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需通过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运重建后心肌收缩功能可能逐步恢复。
风湿性心脏病或退行性变导致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需根据病情选择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及时手术,二尖瓣反流患者在左心室扩大前干预效果更佳。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延缓心室重构。酒精性心肌病必须严格戒酒。部分遗传性心肌病可考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猝死。
持续性房颤患者应控制心室率并抗凝治疗,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严重心动过缓需安装永久起搏器。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心力衰竭患者日常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每日液体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饮食宜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根据心功能分级进行个体化运动康复,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血液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