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脾虚的食疗方法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颗葡萄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颗葡萄
脾虚可通过适量食用山药、红枣、薏米、小米、南瓜等食物辅助调理。脾虚多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的功效。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脾虚者可将山药蒸煮后直接食用,或与大米一同熬粥。需注意山药淀粉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合气血两虚型脾虚患者。红枣富含环磷酸腺苷,可增强肌力、改善疲劳状态。建议每日食用5-10枚,可搭配小米煮粥或与黄芪同煎代茶饮。湿热体质者不宜过量食用。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尤其适合脾虚湿盛者。薏米含有的薏苡仁酯能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脾虚引起的腹泻。可将薏米炒至微黄后与红豆同煮,或加入茯苓、白术等药材煲汤。孕妇及阴虚津亏者慎用。

小米味甘咸性凉,归脾胃经,是传统的健脾养胃食材。小米粥表层浮着的米油富含维生素B族,能修复胃黏膜。脾虚者宜用小火慢熬至米油渗出,可添加南瓜或红薯增强补益效果。胃酸过多者应避免空腹食用。
南瓜所含果胶能保护胃肠黏膜,其丰富的锌元素参与核酸蛋白合成,有助于改善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建议将南瓜蒸熟后压泥食用,或与小米同煮成南瓜粥。黄疸病患者及胃热炽盛者不宜多食。

脾虚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每餐七分饱为宜。可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增强调理效果。建议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等,避免过度思虑和熬夜。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明显消瘦、水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长期脾虚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进行系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