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起腹痛的疾病有哪些

容易引起腹痛的疾病主要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阑尾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饱胀感。发病与精神压力、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相关,胃酸分泌异常和胃动力不足是主要病理基础。治疗以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习惯为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绞痛伴腹泻呕吐。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可能伴随发热脱水等全身症状。治疗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严重感染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部绞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发病机制涉及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调节异常,精神因素可诱发症状加重。治疗包括低FODMAP饮食、益生菌补充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
胆囊炎常见于胆结石患者,典型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痛。结石阻塞胆管引发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严重者可出现黄疸和发热。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接受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者需考虑胆囊切除术。
阑尾炎初期表现为脐周隐痛后转移至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反跳痛。阑尾管腔阻塞继发细菌感染是主要发病机制,可能进展为化脓穿孔。确诊后需立即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预防腹痛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出现持续腹痛或伴随发热、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腹部疼痛期间可暂时禁食观察,使用热水袋热敷需谨慎避免烫伤或加重炎症。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出现新发腹痛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