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什么 胎盘早剥有什么危害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主要危害包括胎儿缺氧、产妇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胎盘早剥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吸烟酗酒等因素引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最常见诱因,血压升高导致胎盘基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发胎盘缺血性坏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伴阴道流血,需通过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严重者需终止妊娠。
直接外力撞击腹部可能造成胎盘与子宫壁间血管破裂,形成血肿促使剥离。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子宫强直性收缩,需立即卧床休息并监测胎心,必要时行急诊剖宫产。
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时子宫内压力骤增,可能导致胎盘边缘剥离。常伴随呼吸困难、宫高异常增大等症状,可通过羊膜腔穿刺减压,同时密切监测胎盘血流情况。
双胎或多胎妊娠使子宫过度膨胀,胎盘附着面积相对不足。这类孕妇易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需增加产检频率,建议孕28周后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
尼古丁和酒精会损伤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胎盘灌注不足。此类患者胎盘早剥风险较常人高3-5倍,必须严格戒除不良嗜好,补充叶酸和维生素E改善微循环。
胎盘早剥孕妇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每日记录胎动次数。饮食需保证每日90克优质蛋白质摄入,推荐食用鲫鱼豆腐汤、牛肉菠菜粥等高铁高蛋白食物。避免摄入生冷辛辣刺激物,限制每日钠盐在5克以内。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但禁止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出现阴道流血、腹痛加剧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就医,产后需持续监测凝血功能至少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