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肝功能检查中丙氨酸转氨酶偏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病毒感染后肝细胞受损,细胞内转氨酶释放入血。需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确诊后需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超声检查可见肝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治疗需控制体重、戒酒,合并代谢异常者可考虑使用护肝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部分抗生素等具有肝毒性,可造成肝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多可恢复。严重者需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等解毒剂,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表现为AST/ALT比值大于2。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酒精代谢,进展至肝硬化阶段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所致,女性多见,常伴抗核抗体阳性。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是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监测骨密度和血糖变化。
发现转氨酶升高应避免高脂饮食,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摄入。适量进食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有助于肝细胞修复。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肝脏负担。定期复查肝功能,若持续异常需完善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