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复杂抽动及伴随症状。
表现为突发、快速、重复的非节律性肌肉运动,常见眨眼、皱眉、耸肩、甩手等简单动作,也可能出现跳跃、触摸物体等复杂动作。运动性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颈肩、躯干及四肢发展,症状可短暂自我抑制但会因紧张加重。
包括清嗓、咳嗽、吸鼻等简单发声,或重复词语、模仿他人语言等复杂发声。约30%患儿会出现秽语症(不自主说脏话),发声抽动多在运动性抽动出现1-2年后发生,睡眠期间症状多减轻。
患儿常描述局部肌肉有紧绷感、痒感或压迫感等异常感觉,需要通过抽动动作才能缓解。这类感觉先兆在抽动发作前数秒至数分钟出现,是区别于其他运动障碍的重要特征。
表现为具有目的性但实际无意义的连贯动作组合,如连续触摸物体、重复整理衣物等。复杂抽动可能被误认为是故意行为,实际属于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简单抽动更长。
约50%患儿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30%-40%存在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部分患儿伴有情绪障碍或学习困难。这些共患病往往比抽动症状本身更影响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子、黑豆,减少含咖啡因及人工添加剂食品。可进行游泳、瑜伽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竞技类活动。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抽动动作,采用正向引导代替批评指责,当症状影响学习生活或伴随严重情绪行为问题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