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急救知识编辑 健康领路人
45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股骨

股骨转子间骨折通常需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功能,常用方式包括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手术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骨质情况等因素。

1、动力髋螺钉: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通过金属螺钉与侧板固定骨折端。该方式创伤较小,可保留患者自身髋关节结构,术后需配合渐进性负重训练。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螺钉把持力,必要时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

2、髓内钉固定:

针对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方案,髓内钉从股骨髓腔贯穿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强。特别适合伴有外侧壁粉碎的骨折类型,术后早期可进行床旁活动,但需注意防止旋转畸形愈合。

3、人工关节置换:

适用于高龄且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通过置换股骨头假体实现即刻稳定性。术后次日即可助行器辅助行走,但需严格预防假体脱位,避免过度屈髋及交叉腿动作。

4、外固定支架:

作为临时固定或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时的过渡方案,经皮置入外固定架维持骨折对位。需定期消毒钉道预防感染,通常2-3周后视情况改为终极内固定。

5、微创经皮固定:

采用C型臂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适用于基础疾病多的老年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要求骨折端能解剖复位,术后需CT评估螺钉位置。

术后康复期应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6周内避免患侧完全负重。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3个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康复训练需包含髋关节活动度练习与臀中肌力量训练,睡眠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高龄患者需加强防跌倒措施,居家改造包括安装扶手、去除地毯等绊倒风险因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