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死治疗后如何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后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戒烟限酒是首要措施,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酒精可能干扰药物代谢。饮食需低盐低脂,每日钠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夜间过度兴奋活动。
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防止支架内再狭窄。他汀类药物需长期使用以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酯类药物能缓解心绞痛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
出院后2周内以床边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室内步行。第3-6周可进行平地慢走,心率控制在静息心率+20次/分以内。6周后经评估可加入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突然爆发性动作。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电图变化。
疾病急性期后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加入心脏康复病友团体有助于建立治疗信心,必要时需心理科介入干预。
术后1个月需复查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每3-6个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每年接受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明确血管通畅程度。出现胸闷气促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就诊。
日常可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其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橄榄油、坚果和新鲜蔬果摄入。运动以餐后1小时进行为宜,避免寒冷天气晨练。保持居家环境通风良好,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监测每日晨起静息心率,波动超过10次/分需警惕病情变化。建立用药记录本,详细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