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的EGDT治疗原则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97次浏览

脓毒血症的EGDT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识别、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控制感染源及器官功能支持。EGDT即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是脓毒血症救治的核心策略。

1、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脓毒血症是EGDT的首要环节。临床需关注体温异常、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结合血常规、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指标,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对于高危患者,建议在确诊后1小时内启动EGDT流程。

2、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需在6小时内完成,目标为中心静脉压达到8-12mmHg。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快速输注,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白蛋白等胶体液。液体复苏期间需持续监测血压、尿量及乳酸水平,避免容量过负荷导致肺水肿

3、血管活性药物

当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压仍低于65mmHg时,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灌注压。多巴胺可作为二线选择,但需注意心律失常风险。用药期间需通过动脉导管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4、控制感染源

在液体复苏同时需明确感染灶,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后,尽早进行引流、清创等感染源控制措施。经验性抗生素应在识别脓毒血症后1小时内使用,后期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严重感染需考虑免疫调节治疗。

5、器官功能支持

对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机械通气保护性肺策略,肾损伤患者需适时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需监测凝血功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糖控制目标建议在8-10mmol/L区间。

脓毒血症EGDT治疗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在黄金6小时内完成关键干预。治疗后仍需持续监测器官功能,逐步过渡到稳定期管理。患者恢复期应注意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预防肌肉萎缩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定期随访评估长期预后,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