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耳石症吗

关键词: #眩晕
关键词: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常是指耳石症,属于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症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医学名称即为耳石症,因内耳椭圆囊中的耳石颗粒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部位置变化时刺激毛细胞引发短暂眩晕。典型表现为头部转动时出现天旋地转感,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诊断主要依靠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测试,通过观察特征性眼震确认受累半规管位置。
耳石症发病与耳石颗粒异常移位直接相关,年龄增长导致的耳石退化是最常见诱因,头部外伤、病毒性前庭神经炎也可引发继发性耳石脱落。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耳石代谢异常。部分患者存在特发性病因,可能与内淋巴液酸碱度变化或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
患者通常在起床、躺下或翻身时突发强烈眩晕,持续时间短暂但重复发生,症状具有严格的位置相关性。区别于梅尼埃病,耳石症不会造成听力损伤或耳闷胀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姿势平衡障碍,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需与中枢性眩晕进行鉴别诊断。
耳石复位治疗是首选方案,Epley法用于后半规管耳石症,Barbecue法适用于水平半规管病变。顽固性病例可考虑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或盐酸异丙嗪片缓解眩晕症状。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中枢代偿,严重反复发作者需排除继发性病因。
多数患者经1-2次复位治疗即可痊愈,复发率约15-20%。日常应避免快速低头仰头动作,睡眠时保持头部适度抬高。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骨质疏松患者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若眩晕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排除脑血管病变。
耳石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疲劳,眩晕发作期间须有人陪同防止跌倒。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进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增强前庭耐受性,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前庭功能,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