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区别

胆囊炎与胆石症是两种不同的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反应,胆石症是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胆囊炎可能与胆石症同时存在,但两者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存在差异。
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胆汁淤积或胆石阻塞胆囊管引发,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胆石症主要与胆汁成分异常(如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有关,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可增加结石形成概率。
胆囊炎典型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墨菲征阳性。胆石症患者平时可能无症状,若结石嵌顿可引发胆绞痛,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剧痛,进食油腻食物后易发作。
急性胆囊炎可能进展为胆囊穿孔、脓肿或胆汁性腹膜炎。胆石症除引发胆囊炎外,还可能导致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或急性胰腺炎。两者均可发展为慢性胆囊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
胆囊炎诊断需结合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超声(胆囊壁增厚、胆汁淤积)及临床表现。胆石症主要通过腹部超声检出结石,必要时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明确结石位置及胆管情况。
胆囊炎急性期需禁食、抗感染(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胆囊切除术。胆石症无症状者可观察,反复发作建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需行内镜取石术。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规律进食早餐有助于胆汁排空。急性发作期应立即禁食并就医,慢性患者可适量补充卵磷脂(如大豆制品)改善胆汁成分。术后患者需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