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病史包括哪些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的病史主要包括受伤原因、既往骨折史、骨骼疾病史、药物使用史和家族遗传史。
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如跌倒、撞击、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了解受伤时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判断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高处坠落可能导致脊柱或下肢骨折,直接暴力打击常见于四肢骨折。老年人轻微跌倒也可能因骨质疏松导致髋部或腕部骨折。
既往发生过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同一部位反复骨折可能提示局部骨骼异常。儿童时期多次骨折需警惕成骨不全等遗传性疾病。既往骨折愈合情况也需要关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可能影响当前骨折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骨肿瘤、骨髓炎等骨骼疾病会显著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在轻微外力下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即骨骼在正常活动或轻微外力下断裂。这些情况需要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抗凝药物可能影响手术时机和出血风险。某些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骼愈合。了解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家族中有多人发生骨折可能提示遗传性骨骼疾病,如成骨不全症。某些代谢性骨病如佝偻病也有家族聚集倾向。了解家族史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
骨折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负重运动以促进骨骼健康。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防跌倒,必要时使用助行器。长期卧床患者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