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怎么治疗

关键词: #青光眼
关键词: #青光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房水排出受阻、视神经损伤等因素引起。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通过增加房水排出降低眼压;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能减少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可双重调节房水循环。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定期监测眼压变化和视功能。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早期患者,通过激光脉冲改善小梁网排水功能。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用于房角狭窄者,扩大房水引流通道。激光治疗创伤小但效果可能随时间减弱,需配合后续药物维持。
小梁切除术通过建立新房水外流通道降低眼压,适用于中晚期患者;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通过导管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间隙。术后需密切观察滤过泡状态,警惕感染或瘢痕化导致手术失效。
定期进行眼压测量、视野检查和视神经成像评估,建立病情进展档案。避免长时间暗环境活动或俯卧体位,减少咖啡因摄入。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间断休息,防止视疲劳加重眼压波动。
视神经萎缩患者可联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急性眼压升高时需紧急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合并白内障者应考虑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避免多次眼内操作增加损伤风险。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应保持稳定情绪,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注意补充深色蔬菜中的叶黄素,限制单次大量饮水。建议每3-6个月复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家属需协助监督用药和症状记录。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导致的瞳孔变化影响房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