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有肺部疾病、气道阻塞、胸廓异常、神经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肺部疾病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等。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导致肺泡炎症和渗出,影响气体交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由严重感染、创伤或休克引发,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和肺水肿。肺水肿常见于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因素,如左心衰竭或吸入有毒气体,导致肺泡内液体潴留。这些疾病会显著降低血氧水平,需及时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
气道阻塞可因异物吸入、喉头水肿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导致。异物阻塞多见于儿童或意识障碍患者,需立即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解除梗阻。喉头水肿常由过敏反应、感染或创伤引起,表现为喘鸣和呼吸困难,需使用肾上腺素或糖皮质激素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感染或污染空气诱发急性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和黏液栓会加重通气障碍,需支气管扩张剂和抗感染治疗。
胸廓异常包括连枷胸、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等。连枷胸多由多发性肋骨骨折造成,胸壁失去稳定性导致反常呼吸运动。气胸可分为自发性或创伤性,肺组织受压萎陷影响通气功能。大量胸腔积液会压迫肺组织,常见于肿瘤、感染或心力衰竭。这些情况需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或穿刺抽液恢复胸廓完整性,必要时行手术干预。
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或脊髓损伤可导致呼吸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肌疲劳和通气不足。吉兰-巴雷综合征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影响呼吸肌运动功能。高位脊髓损伤直接中断呼吸中枢信号传导。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通气功能,早期使用免疫调节治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或心包填塞会间接引发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肺水肿和氧合障碍。肺栓塞因血栓阻塞肺动脉,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心包填塞限制心脏舒张期充盈,减少心输出量和组织氧供。需通过溶栓、心包穿刺或血管再通治疗原发病,同时纠正低氧血症。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增加耗氧量。保持环境空气流通,室内湿度维持在适宜水平。遵医嘱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指标。注意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膈肌压迫。戒烟并远离污染环境,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