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关键词: #中医
关键词: #中医
低压高在中医辨证中多属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肾阴亏虚等证型,治疗需结合具体证型采用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阴补肾等法,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六味地黄丸等。
肝阳上亢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含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材。中成药如松龄血脉康胶囊、清脑降压片可辅助调节。日常需避免情绪激动,限制高盐高脂饮食。
痰湿内阻证多见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滑。治法宜化痰祛湿健脾,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半夏、白术、天麻等成分。中成药如眩晕宁片、血脂康胶囊可配合使用。建议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促进代谢。
肾阴亏虚证常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需滋阴补肾,方选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含熟地、山茱萸、山药等。中成药如六味地黄软胶囊、左归丸可选用。需节制房事,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气血两虚证表现为乏力心悸、面色苍白、舌淡脉弱。治法应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含人参、黄芪、当归等。中成药如生脉饮口服液、复方阿胶浆可辅助调理。
瘀血阻络证见头痛如锥、舌暗有瘀斑,脉涩。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川芎等。中成药如血塞通软胶囊、丹参滴丸可配合使用。应避免久坐不动,适度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中医治疗低压高需坚持辨证施治,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配合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可选择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调节气血。若血压持续未控或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