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输注应该注意什么

关键词: #红细胞
关键词: #红细胞
红细胞输注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重点关注配型匹配、输注速度、过敏反应监测及感染防控。主要注意事项有输前交叉配血试验、控制输注速度、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溶血反应、预防输血相关感染。
红细胞输注前必须完成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避免免疫性溶血反应。对于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需额外筛查不规则抗体。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洗涤红细胞或辐照红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需使用辐照红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成人常规输注速度为1-2ml/kg/h,心功能不全者需调整为1ml/kg/h。急性大出血时可加压输注,但需警惕循环超负荷。新生儿及儿童按5-15ml/kg计算总量,早产儿需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注速度。每单位红细胞输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开封后须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
输注全程需每15分钟监测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重点观察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Hg或体温升高1℃需立即暂停输注。迟发性溶血反应多发生在输注后24小时,应监测血红蛋白和尿色变化。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常在6小时内发生,需警惕进行性呼吸困难。
急性溶血表现为腰背痛、血红蛋白尿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维持尿量需快速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后续使用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严重病例需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严格筛查献血者传染病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HIV抗原抗体等。输血装置应使用一次性带滤器输液器,每4小时更换输液管路。出现发热反应需做血培养,疑似细菌污染时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免疫功能低下者输注前可预防性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预防真菌感染。
红细胞输注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监测尿量及颜色变化。术后患者应每日检测血红蛋白直至稳定,慢性贫血患者需间隔2-3个月复查铁代谢指标。建立输血记录档案需完整保存配血报告单和不良反应记录,重复输血者每次均需重新配型。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补充造血原料,适量增加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