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要注意什么

急性胃炎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避免刺激因素、合理用药及观察症状变化。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需通过生活干预和医疗管理控制病情。
发病初期建议短暂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渗液体。症状减轻后可尝试馒头、面条等低纤维碳水化合物,避免高脂、高糖及辛辣食物。恢复期每日进食5-6次小份量餐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温度控制在40℃左右。
立即停止摄入酒精、浓茶、咖啡等胃黏膜刺激物。吸烟者需严格戒烟,尼古丁会延缓胃黏膜修复。注意餐具消毒,避免进食生冷或存放过久食物。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呕吐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抑制呕吐反射,胃痛明显者适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若存在感染需采用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进行根除治疗。所有药物均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与抑酸剂同服影响吸收。
每日记录腹痛程度、呕吐频率及粪便性状,警惕呕血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监测体温变化,持续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加重。若出现剧烈腹痛伴板状腹,需考虑穿孔可能。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关注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
症状持续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无法进食、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时应立即就诊。胃镜检查可明确黏膜损伤程度,血液检查能评估炎症指标。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出现症状建议早期医疗干预。
恢复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保护胃黏膜,但糖尿病患者慎用。症状完全缓解后仍需维持1-2周清淡饮食,逐步恢复正常膳食。定期复查胃功能,慢性胃炎患者需制定长期管理计划。注意气候变化时胃部保暖,突发症状反复应及时复诊。